截近日,長慶油田采氣二廠生產天然氣達到66.31億立方米,比去年同期多產氣9.77億立方米,增幅達到17%。天然氣迅速上產的背后,科技創新起到了支柱作用。
“采氣二廠持續深化地質認識,開展了致密砂巖氣藏穩產、小井眼連續分壓、致密氣水平井規模建產等多項技術的研究與應用,推動了天然氣產量的躍升。”廠總地質師杜支文介紹說。
這個廠在精細氣藏描述、評價剩余儲量的基礎上,全面推行“三分一評價”管理方法,大力開展儲量復算,推進氣藏、井筒、地面“三個一體化”運行,再通過“井網加密優化、滾動擴邊、增壓開采、老井挖潛”四大綜合措施,將榆林、子洲等老氣田的遞減率分別控制到12.77%和13.64%。在上產主力軍神木氣田又高效開發了米38區塊5億立方米試采區、神22井區等甜點區塊,建成了年產能7億立方米的“氣煤互讓同采示范區”,形成了年產能19億立方米的規模。在應用傳統排水采氣技術的同時,研發應用查層補孔、橋塞打撈、除垢挖潛、同步回轉、機抽排水等新工藝、新技術,今年截至目前增產氣量達到4.36億立方米,創歷史新高。
在產能建設上,采氣二廠堅持“效益優先”“少井高產”的原則,持續優化鉆井工藝,加強隨鉆分析,實施了“多層系、多井型、大井組、立體式、工廠化”的開發模式,大力推廣大井叢、水平井開發模式,實行“鉆、試、投”施工相互避讓、無縫銜接,研發應用小井眼、兩寸連續油管采氣完井等11項新技術,在資源稟賦逐漸變差的情況下,I+II類井比例和有效儲層鉆遇率大幅提升,3年來已累計擒獲18口無阻流量超百萬立方米氣井,最高日產量達252.2萬立方米。
近年來,采氣二廠數字化、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,在輔助氣田高效開發的同時,也打造了新的管理模式。新成立的作業七區是長慶油田首個采用“井、站、處理廠”一體化運行模式的天然氣生產單位,在這里“大數據采集”“智能遠程操控”等技術的應用,徹底打破了原有作業區和處理廠獨立運行的傳統,用工總量得到優化,員工勞動強度大幅降低,人均年商品量貢獻率可以達到1080萬立方米。
正在開展的無人機巡線、機器人巡檢、衛星精準巡護等試驗技術,將原本需要用腳“丈量”的巡護工作,轉變為指尖上的行動。